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诗词里的汉服有多美

1、《陌上桑》(选)

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 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 …… 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 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

汉乐府诗《陌上桑》里,年轻貌美的罗敷采桑时,穿的衣服就是襦裙。

襦裙是“上衣下裳”衣制的一种。上衣叫“襦”,比较短,只到腰间;下面穿的叫“裙”,也就是束腰长裙,长裙裹住上襦下摆,然后用丝绸做的腰带束腰。

2、《美女篇》(选)

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 柔条纷冉冉,叶落何翩翩。 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 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 明珠交玉体,珊瑚间木难。 罗衣何飘飘,轻裾随风还。

有一种名为杂裾的礼服,制作繁复,成品非常美丽。

它是传统深衣的变制,衣服下摆施裁制成三角形的装饰,腰部加围裳,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,动起来,婀娜多姿,飘飘欲仙。

3、《丽人行》(选)

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 态浓意远淑且真,肌理细腻骨肉匀。 绣罗衣裳照暮春,蹙金孔雀银麒麟。 头上何所有?翠微匎叶垂鬓唇。 背后何所见?珠压腰衱稳称身。

唐代女装的雍容大气。一在颜色艳丽,常大红大紫相间而不落俗;二在飘飘轻薄,吴带当风.尤其是女性所着坦领,将审美的自信与开放前所未有地体现。

4、《醉花阴》

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消金兽。 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 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 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
宋朝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款式,是一种叫做褙子的直领对襟长衫,男女皆可穿着。

5、《南乡子》

相并细腰身,时样宫妆一样新。 曲项胡琴鱼尾拨,离人。 入寒弦声水上闻。 天碧染衣巾,血色轻罗碎摺裙。 百卉已随霜女妒,东君。 暗折双花借小春。

宋朝的女子还偏爱罗纱裙。裙子、裙带都以长为美,并作上细密的褶裥,使裙身显得更为修长。因为料子轻薄最怕风吹,她们会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挂上一个玉制的饰物——“玉环绶”。

虽然现在汉服极少被当做日常着装,但我们对汉服的热爱并没有因此消减,于是改良汉服在今天备受推崇。近日#女子将汉服染成了古诗词里的颜色#,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,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,我们的古人曾经这样染衣物,这就是已经濒临失传的草木染技艺。

据了解,视频中的小姐姐是一位80后,来自云南,网名“栖蓝”。“栖蓝”在网上走红的视频分为《春之染》《夏之染》《秋之染》《冬之染》4个篇章,主要介绍了“栖蓝”在这两年里用不同的植物染出了不同的颜色。

她采集的草木除了鼠曲草、野艾、密蒙花、万寿菊外,还有灰灰菜、荷叶、梭梭草、虎杖、松树皮等,在白色布匹上染出中国传统色彩,制作成汉服。

视频中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找到一首描写颜色的古诗相对应。“栖蓝”说:“这些美丽的色彩,我都曾在古诗词里读到过,我把它们染出来,穿在身上,感觉这些古诗里描述的色彩真正鲜活了起来。”

取天地间的草木,染出灵动鲜活的色彩,观看后网友纷纷叫绝,直呼这是大自然的颜色。

2019年秋,她尝试拍摄短视频。2020年,她带着孩子回到了云南乡村,继续着自己的植物染事业。把自己试验彩染的过程记录下来。区别于使用化学染料,植物染出的色彩有一种既自然和谐又俏皮灵动的韵味,她想把古诗词里的色彩之美,通过短视频方式,分享给更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