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分别指什么

道德,道,落实在生活就是德,中G文化的总纲领:三纲、四维、五常、五伦、八德。简单、扼要、好记,把中G传统文化全部概括了,能够做到,做得很圆满,圣人;做得不圆满,贤人;能够做到,不离谱了,君子。

那么大家都知道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分别指什么?

三纲: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

“三纲”即“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”,是一种F建伦常秩序,即F建家庭关系秩序与政治关系秩序。出自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,脱胎于孔子的“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”,将人伦关系进行了明确的主次关系划分,臣子应该以君王为主,子女应该以父亲为主,妻子应该以丈夫为主。

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

同样是出自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,他在孟子五伦的基础之上,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,是对孟子五伦的具体化。

“仁”,即仁爱,在“五常”中是最重要的美德。

“义”,即按照“仁”的道德原则和要求行事,不做不“仁”之事。

“礼”,即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则,以及待人有礼。

“智”,是强调行为者在具体环境条件下,依据一定道德原则和具体环境条件作出价值判断。

“信”,即人与人交往的诚信原则。

四维:礼、义、廉、耻

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,义为行动准绳,廉为廉洁方正,耻为有知耻之心。“礼义廉耻”又被称为“国之四维”,指治国的纲纪准则。

《管子·牧民》:“国有四维,一维绝则倾,二维绝则危,三维绝则覆,四维绝则灭。倾可正也,危可安也,覆可起也,灭不可复错也。何谓四维,一曰礼,二曰义,三曰廉,四曰耻。”

孙中山创中华民国,作为国服的中山装,其所寓意义即是,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。

八德:孝﹑悌﹑忠﹑信﹑礼﹑义﹑廉﹑耻

“八德”的历史悠久,《尚书》中说到了“九德”,春秋时期的管子提出了“礼、义、廉、耻”四维,孟子也有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四端之说。到了宋代,人们对儒学与社会改良的认识更为清晰。最晚从北宋真宗时期,人们已经将“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”连用。

二十字的修养

仁义礼智信,温良恭俭让,忠孝悌慎廉,勤正刚直勇。

仁义礼智信:仁爱、忠义、礼和、睿智、诚信。

温良恭俭让: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谦逊。

忠孝悌慎廉:忠心、孝悌、勇敢、谦恭、廉洁。

勤正刚直勇:勤奋、正直、刚毅、坦率、勇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