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

“月是故乡明”上一句是“露从今夜白”。其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诗《月夜忆舍弟》。

月夜忆舍弟——唐杜甫
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
月是故乡明全诗翻译

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,边塞的秋天里,一只孤雁正在鸣叫。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,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有兄弟却都分散了,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,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,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。

赏析

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)秋杜甫在秦州所作。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,到处都是硝烟战火,杜甫与自己的弟弟们也分散到了各地。他心中担忧,却只能在月夜下怀人,希望那一轮明月能够寄托自己的思念。

当时,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,由于战事阻隔,音信不通,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。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。

“露从今夜白”,既写景,也点明时令。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,清露盈盈,令人顿生寒意。“月是故乡明”,也是写景,却与上句略有不同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天底下的月亮本无不同,但在诗人的眼里,家乡的月亮似乎更加明亮,这并不是诗人的幻觉,而是因为故乡有他的亲人啊,把诗人对弟弟们的思念写得淋漓尽致,让人动容。

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,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。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,本无差别,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;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,偏要说得那么肯定,不容质疑。

然而,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,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,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。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,它要说的不过是“今夜露白”,“故乡月明”,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,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。

上两联信手挥写,若不经意,看似与忆弟无关,其实不然。不仅望月怀乡写出“忆”,就是闻戍鼓,听雁声,见寒露,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,引起思念之情。所以是字字忆弟,句句有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