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望》
杜甫 唐代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
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绝诗,讲述的是春天到来后,他从高处俯瞰城市,感叹时俗更迭,社会风气丧失,人民疾苦,生活艰难。整首诗充满了哀怨和忧虑,传递出了诗人深刻反思社会现实的情感。
第一句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,以“国破”和“城春”两个跨度很大的背景作为诗歌开头,交叉置换,使得惨剧和美景形成鲜明的反差,使得诗歌的现实感和悲剧感更强烈。
第二句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妙笔生花,以人物描写衬托背景而得以饱满。感时指感慨时世的风云变幻,花泪指诗人的眼泪,恨别鸟则是宣泄诗人怀念故国的激愤,鸟惊心又给人以凄迷之感。
第三句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突出了人民生命和文化的流失和破坏,烽火不断的传达着惨痛和波折。家书抵万金,则是展现了家书的珍贵和家人的思念,突显出人民的悲苦。
最后两句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中的“白头搔更短”用几个字就勾勒出诗人的沉痛和弱质,浑欲不胜簪又表达了身份的挣扎和无奈。这两句起到了诗篇落笔的完美效果。
最后,诗人在以凄凉的语调抒发对流年逝水的感慨时,也表现出他的爱国热忱。他在思考人民遭受的苦难,描绘了乱世的痛苦之景,语气凄凉,从而更加彰显了他对祖国的深切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。

一叶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