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:
光球层。黑子活动就发生在这一层。
色球层。“日珥”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。
太阳日冕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。
光球层
光球层厚约5000千米,我们所见到的太阳可见光,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。光球表面存在着不随时间变化、均匀分布的米粒状气团,它们呈激烈的起伏运动,是从对流层上升到光球的热气团,称为米粒组织。
另外,还有超米粒组织,其直径比一般米粒组织要大的多。在光球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,偶尔还会出现白光耀斑。
色球层
色球:恒星大气的一层,包围在光球层之外。平时,由于地球大气中的分子以及尘埃粒子散射了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形成“蓝天”,色球和日冕完全淹没在蓝天之中。
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。太阳具有反常增温现象,从光球顶部到色球顶部再到日冕区,温度不断陡升。色球层有出现在日轮边缘的针状物,它们不断产生与消失,寿命一般只有10分钟。
色球上经常出现一些暗的“飘带”,我们称它为暗条 。当它转到日面边缘时,有时象一只耳朵,有时好象腾起的火焰,人们俗称它为日珥。日珥的形态千变万化,可分为宁静日珥、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。
日冕层
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,它温度极高,延伸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太阳半径外。日冕物质非常稀薄,但温度非常高,可达200万度以上。日冕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才可以观测到。在太阳活动的极大年,日冕接近于圆形;在太阳活动的宁静年,日冕则呈椭圆形。
日全食时,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,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阳上,因此称为日冕。日冕是太阳最外围大气。日冕的范围很大,用日冕仪只可以观测到接近太阳表面的那部分日冕,一般叫做内冕。
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。内冕密度稍微大一些,但它的密度也低于地球大气的十亿分之一,几乎接近真空。日冕的形状很不规则,有时候呈圆形,有时候呈扁圆形,结构也很精细,在太阳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动的“冕流”伸向远处,太阳极区则有一些纤细的羽毛状的“极羽”。
大气分层
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,紧靠地球表面,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。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,云、雾、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,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。
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,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。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,大气是平稳流动的,故称为平流层。
中间层以上是暖层,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。热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,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,因此温度升高,故称热层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,为带电粒子所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