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者,天下之结也的意思是诚信的人,天下的人都愿意结交。摘自《管子·枢言》,这句话强调的是诚信的重要性。《管子》的内容庞杂,汇编了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。

翻译为:
先王最重视诚信,有了诚信,天下各国就结好了。《管子·枢言》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。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,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。
《管子》今本存76篇,汇集了百家之学,思想的主流是黄老道家思想,既为法治找到了哲学基础,又将道家思想切实地落实到了社会人事当中,这同三晋法家思想是有根本区别的。
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诚信是一种态度,守天道是天经地义的,应该信守。诚信是一种践行行为,“食言而肥”就能予以说明。
往大处讲,历代统治者大都将 信 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理念,《左传》中说: 弃信而坏其主,在国必乱,在家必亡。往小处说,诚信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,是处己立身,成就事业的基石。从商鞅变法的 徙木立信 ,到曾子杀猪教子,无论大事小事,国事家事,诸子先贤们无不以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。
诚信是一种人际关系,人们常用“一诺千金”来衡量“信”的价值,其实,何止千金。诚信值一个人的一辈子;诚信是人际联系的纽带,没有了诚信,谈不上有效的合作,“狼来了”典故中的那个孩子视“信”为玩物,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后果。

一叶舟